建立原紙檢驗的相關制度及工作流程
首先公司內部應建立起一套完整臺理的原紙采購驗收管理制度。這些制度包括《原材料的驗收規(guī)程》、《原材料質囂檢驗標準與方法》、原材料檢驗報告單、《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》、《原料使用過程拄制程序》及《質量記錄控制程序》等相關必需的管理控制文件。質量檢驗部門依托上進文件內容為工作指導,對公司采購的每一批原紙進行必要的檢驗工作。
原紙檢驗工作流程
原紙-公司倉庫-通知質檢部-質檢員
根據(jù)送貨單進行抽檢并記錄-檢驗合格后開出檢驗報告單-倉庫接報告單后安排原紙入庫-入庫時倉管員核對檢驗-生產部門使用一過程中檢驗并記錄-質檢部對原紙質量檢驗記錄進行匯總
如檢驗后發(fā)現(xiàn)質量不合格問題,則按照《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》呈報相關主管部門,進行處理并及時呈報相關主管部門。
原紙入庫前檢驗與入庫驗收的幾個關鍵控制要素
原材料的檢驗應在原紙未卸車之前及時進行檢驗,因為如果紙張在卸車之后經檢驗不合格需拒收或退貨,則又將導致紙張需要重新裝車退回等不必要的工作,從而產生重復性的工作浪贄。
外觀檢驗 (目測檢驗法) 查看紙卷上的生產標簽內容是否符合采購要求、檢查紙卷有無破損情況,如發(fā)現(xiàn)破損則應計算出破損量并在檢驗記錄中注明。檢查紙卷邊緣分切是否整齊干凈,紙卷的圓同心度有無變形等主要基本外觀指標。
批量抽檢比例 按正常的檢驗規(guī)定進行批置取樣抽檢,檢測紙張的各項物理指標是否達標。當抽檢的質量結果較不穩(wěn)定時,應在規(guī)定的抽檢額度上加大抽檢比例。必要時對該批次每件原紙進行取樣檢驗。
倉庫入庫驗收 倉庫收貨員接到質檢部門開出的合格‘原材料檢驗報告單’后,在材料入庫時也應對原紙進行必要的驗收工作(有些材料外觀缺陷在抽檢時無法發(fā)現(xiàn))。入庫時,必須每件進行檢查、認真核對,每件厚紙上的標簽內容是否與送貨單相對應。抽檢部分紙卷的重量進行核對,仔細檢查每件紙的外觀,發(fā)現(xiàn)不良問題及時通知質量檢驗員,以進行合理的必要的處理,避免因為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原紙的缺陷,而導致公司不必要的損失。
檢驗員在檢驗原紙時難免會遇到一些異常問題,則應及時向上級主管報,使異常問題得到有效的處理。例如,部分紙張克重超標。雖不會影響產品的生產質量,但會造成材料生產使用的浪費等相關問題。正常的處理方法是相應的采取收貨扣‘重’的措施來進行彌補等。
原紙在生產過程中的跟蹤檢測,原紙在入庫前的檢驗項目,幕本是一些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硬性指標,而且檢測時只能抽檢紙卷的表面幾層。雖經檢驗合格后入庫,但一些紙張的質量缺陷需在生產使用過程中方能突顯出來。例如生產過程中經常碰到紙張的水份不均、紙卷松緊度不一致、接頭連接不良、紙幅烘干收縮嚴重等等很多常見的問題。這些不良問題都會給生產及產品質量造成較一定的影響,為解決并有效的防止不良問題的發(fā)生,需要生產與品控兩部門相互配合,共同完成過程中的原紙質量檢驗工作。
生產部門應建立《原紙使用情況記錄表》,要求生產使用工序人員對每件原紙的生產使用情況進行記錄。記錄表中應詳細填寫原紙的標簽資料即編號、名稱及規(guī)格,使用時的質量狀況(詳細錄)、不良質量問題,紙張使用的利用率等重要內容。
生產過程中,質檢部門應按照《原料使用過程拄制程序》對原紙進行合理的使用檢驗管理,質檢人員應對生產過程中不良原紙進行現(xiàn)場取樣并留存,必要時進行各項物理指標的重新檢測與記錄。其目的之一,是為與供貨商處理相關質量問題留下依據(jù),二是為了建立健全的原紙質量檢驗記錄。同時還需在產品的各個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中,對因原紙質量而引發(fā)的相關產品質zui問題進行記錄。
原紙質量檢驗記錄的匯總與評估質檢部門,應每月定期對各項原紙檢驗記錄表進行整理并匯總,建立各類型原材料的月度質量報表;并對同等級、同類型,但不同品牌的原紙質量記錄進行對比。做出相應質量對比圖表,定期分析平時積累的質量檢測記錄數(shù)據(jù),列選出同類型紙張中綜臺質量較好的原紙品脾,為公司采購性價比高的原材料提供重要的依據(jù)。
原紙的檢驗記錄報表中的數(shù)據(jù),對紙箱生產工藝設計能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。通過對紙張質景檢驗數(shù)據(jù)的分析,我們可以找出公司工藝及生產設備的優(yōu)良紙張。為紙箱用紙的設計搭配提供良好的技術參數(shù),實現(xiàn)對產品主要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,保證產品優(yōu)良的生產質量,zui終達到提高公司經濟效益的目的。
微信公眾號
移動端瀏覽